第一卷:默認 第418章 通風的建議
前段時間,程彎彎一直在研究粗甘油提取工藝。
一些現代的提取手法需要各種化學元素作用合成,她這邊操作起來比較複雜,看了許多書,才找到了适合這個時代的辦法。
動物油和植物油生産肥皂的附帶品包括甘油,這種甘油屬于天然甘油,廢料之中,一般包含百分之十左右的純甘油。
也就是說,整個庫房的廢料水提取出來後,隻剩下十分之一可用。
提取甘油的工具都是程彎彎自己畫圖,找村裡的趙鐵匠打制的,從外觀上看,就像一個巨大的蒸餾器,還附帶一些其他功能,超大型的鐵器放置在屋子裡,很是引人注目。
這幾天,程彎彎都是親力親為告訴工人們如何操作,如何提取,如何保存。
這隻是第一道工序,第二道是在甘油中添加蜂蜜,能增強補水功效,且能保濕。
第三道則是分裝,她畫圖,讓言掌櫃去窯廠制作了清一色的白色小瓷瓶,瓶子上還印了花色,寫了四個字:趙氏大河。
一看到這四個字,就知道是和肥皂出自同一個廠家。
程彎彎馬不停蹄忙碌着時,吳小錘過來彙報:“嬸子,吳大人來了,說是有些事找您商量。
”
她有些微訝,這位吳大人自從來大河村之後,一直待在新建的辦事處,鮮少出門,除了二狗結婚那天來過她家裡,再也沒和她打過任何交道,她還真想不出吳大人找她來商量何事。
她洗了個手,回到院子裡。
吳大人正在院子的石桌邊上坐着喝茶。
“見過吳大人。
”程彎彎走進去,行了個常禮,“不知吳大人前來所為何事?
”
吳大人将腳邊一個鐵制的東西拿起來,笑着道:“這是工部改進後的蜂窩煤制造機,穗孺人看看如何?
”
程彎彎将東西接過來仔細打量,真不愧是朝廷出品的東西,特别精緻,原來的方孔改成了圓孔,推拉十分順滑,一點都不卡殼,仔細看,活動的位置似乎是鋼制品,在這個年代,鋼比鐵更貴重,屬于朝廷管制品,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接觸不到,煤炭産業能用到鋼,足以說明朝廷對這一産業的看重。
她誇贊道:“改進之後能提高制煤效率,工人也能輕松很多。
”
“我今日來,是工部委托,他們希望穗孺人能畫出更多類似的圖紙。
”吳大人歎氣道,“以往的煤炭隻能用于朝廷大型器皿的冶煉,有了蜂窩煤,老百姓們終于也能用上大熱大能之物,但還是不夠。
”
程彎彎明白工部的意思,不過受限于時代技術,她能做的隻有這麼多了。
目前來說,有一件更重要的事。
她緩聲開口道:“這陣子,我看了不少關于煤炭的書籍,書中記錄,北地十四州發現了成百上千座大小煤山,當地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領了煤山的差事,據書中統計,北地平均每十天會發生一次煤山塌方或者爆炸事故,最多一次死亡人數過兩百,許多家庭支離破碎……”
提起這個事,吳大人無力的歎了口氣。
他也是北方人,族裡也有人在煤山幹活,去年,他一個遠房的堂兄遇到了煤礦塌方,雖然救出來了,但成了個跛子,如今生活溫飽都成問題,全靠族裡接濟。
像他堂兄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。
他試探性開口:“穗孺人提起這件事,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嗎?
”
這段時間,程彎彎确實是看了不少關于煤礦安全的書籍,現代的看了一些,都是高科技,這個時代無法應用,後來她看了很多明清的煤礦管理記錄,比唐宋時期先進了許多,就是不知道這個時代目前處于哪個階段。
她緩聲道:“先去礦井上看一看吧。
”
吳大人心中欣喜。
穗孺人既然提到了此事,那就是心中有了章程。
若是能想出避免煤礦塌方爆炸的法子,該會造福多少百姓,這是無量功德。
他立即起身,在前方帶路。
走過這條主路,再走一盞茶的功夫,就到了煤山辦事處。
這是辦事處建成之後,程彎彎第一次過來,這辦事處看起來和縣衙差不多,從大門口進去,就是吳大人處理公務的地方,裡頭有很多衙差在忙碌。
這院子東南側開了一個小門,穿過小門,就到了煤山正下方,這裡修建了梯子,從梯子爬上去,就能看到挖煤的礦井。
“礦道往下修了一百尺,出了許多地下水,需要先排水,才能再安排人下去挖煤。
”吳大人開口介紹道,“底下有八人負責挑水,上方安排二人将水拉上來……”
程彎彎仔細看着這些工具。
她在書裡看過,古代的煤礦上,一般會安排一半人用來排水,在井道上方安裝了轱辘,也就是後世的輪滑,能方便将地下水運送上來,但一個煤礦越往後發展,地下水就越多,幾乎有一半的古代煤礦都是因為排水問題而被廢棄。
還有另一個問題,就是通風,古代沒有電,也就不可能安裝通風系統,這就導緻礦井瓦斯聚集,爆炸頻發。
書上有寫,本朝爆炸事故是塌方事故的三倍,由此可見通風有多差。
可能是排水工作還沒搞完,程彎彎并未看見任何通風措施,她開口問了一句。
吳大人詳細解釋起來:“看到那邊已經準備好的長竹沒有,将中間打通,然後将竹子連接起來,從入口豎着放進去,底下有人扇風,礦井内的濁氣會從竹子裡排出來……”
程彎彎追問:“目前隻有這一個通風的法子嗎?
”
吳大人點頭,從古至今,都是這麼排濁氣,工部也想過其他法子,可是難以實施。
“為何不多修礦道呢。
”程彎彎開口,“大河村夏季是東南風,冬季西北風,在煤山東南方和西北風分别打礦井,打通,可以讓井内的空氣自由流通,比竹子排濁氣高效了成千上百倍。
”
這個法子,是華夏古代人經過上千年皿淚教訓總結出來的,很顯然,本朝還沒發展到這一階段。
不能說能徹底排空瓦斯氣體,但至少會比現在安全一些……隻能說,不管什麼時代,哪怕是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,也時常會看到煤礦出事的新聞……煤利國利民,不可能不去開采,這些危險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,隻能減少其發生的幾率。
吳大人微微思索了一下:“從東南到西北再打通一個礦井,怕是得耗費不少人力物力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