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【3449】恐怖眼力
怎麼去找到自己的興趣在哪裡?
可以舉例教育學,教育學家提倡讓家長帶孩子去廣撒網找興趣點。
有的家長為此帶孩子四處去學各類東西希望挖掘出孩子的興趣點。
結果會發現哪怕孩子表現出對鋼琴有濃厚的興趣,帶孩子去練琴之後,練着練着,孩子突然由喜歡變成讨厭。
大腦的興趣會變來變去嗎?
從醫學角度來說,回到最基礎的解剖學來說,解剖學早告訴你神經會重塑但神經細胞死了以後很難再長,所以大腦損傷後後遺症多多。
這話講明短時間内大腦的興趣點變來變去是不可能的。
唯一能解釋得通以上現象的理由隻能是:此興趣不是彼興趣,你把興趣找錯了。
這樣看,興趣實在太難找了,你以為找到結果它再從手邊上跑了。
其實,教育學上說的廣撒網沒錯,觀察人體對事物的情緒等反應來判斷是否是興趣點也沒錯。
錯的隻有這個觀察員水平了。
要發現一個人的興趣,普通人的智力水平真是難以辦到的。
參考許多學生家長要追求好老師目的何在了吧。
好老師真的能吃透發現學生興趣點的深度原理即醫學原理嗎?
顯而易見不能。
這是為什麼一個号稱很厲害的老師,終究不可能讓自己所有教過的學生百分百都變成各行各業的學霸。
隻能說好老師是吃透一些現象,撞到了部分運氣。
不要說老師,醫生是要吃透這方面醫學原理,因為理解這其中的奧妙會知道幾乎難以做到。
具體分析起來是這樣的,首先明确醫學上“興趣”的定義,上述實驗講了,它必然是某種外界刺激,能讓大腦功能活躍度增高繼而提高大腦效率。
這個外界刺激,你可以稍微把它大概想象成喊芝麻開門的密匙,一說一做,開啟人體的大腦寶庫大門。
或是說給大腦通上稀有電源了,讓大腦瞬間仿佛裝載上了火箭運力嗖嗖嗖飛速運行。
一個成功的觀察員要做的是如何觀察到這把密匙了。
醫學上,會先在這個人以前的經曆探索,宛如調查“病史”般查出這個“病人”既往成功的曆史,從中找到開啟密匙的蛛絲馬迹。
最終,再要做驗證,查驗究竟是不是這把密匙。
一遍一遍找,一遍一遍篩,最終篩出比較精準的密匙出來。
上述是流程,到具體步驟,想要觀察出密匙終得靠觀察員的眼和腦子,去觀察到對象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。
讓神經外科醫生來說,可以觀察人的手腳協調性,觀察人對事物的情緒反應,乃至觀察人的眼球活動等等,最終結合所有反應症狀做出綜合醫學判斷。
這裡最大的難點是什麼,在于細微。
醫生看病人很容易看,因為表現出來的症狀與正常人不相同。
要從正常人裡頭觀察出正常的細微,這可是什麼級别的肉眼眼力?
可以用儀器替代肉眼嗎?
不是說可以用fMRI檢查掃描嗎?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