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後,李二寶等人來到了潼關。
潼關距離長安約135公裡,位于秦、晉、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地帶,黃河、渭河、洛河三河交彙,北瀕黃河,南依秦嶺,西連華山,東接河南靈寶,曆史悠久,聞名遐爾。
東門城樓北臨黃河,面依麒麟山角,東有遠望溝天塹,是從東面進關的唯一大門,峻險異常,大有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之勢。
進關時,沿着東門外陡坡道拾給而上,舉目仰望關樓和巍峨的麒麟山,恰如一隻眈眈雄視的猛虎,守衛着陝西的東大門,它以威嚴雄險著稱。
此時的潼關城隸屬于華陰縣。
進入了潼關,李二寶等人住進了位于南街的同福客棧,此時已經是傍晚,衆人吃了晚飯,就歇息了。
第二天一早。
柳飛絮就來找李二寶,讓他跟着她走。
他們首先來到了街上,購買了大批的衣物、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。
李彪不得不臨時在街頭雇傭了一輛馬車,用來裝載這些東西。
接着,他們往南走,一直走到南城根上。
這裡的建築都是些破舊的房屋,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院子,在院門口有幾個衣衫破舊卻十分幹淨的孩子在玩耍。
“柳姐姐。
柳姐姐來啦。
”看到柳飛絮到來,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情,一個個歡呼着擁了上來。
“小雨,小花,月兒,東子,你們都好吧。
”柳飛絮笑吟吟地說道,說着蹲下去,擁抱了那些孩子。
這時,從院子裡湧出來了一大群孩子,他們也都驚喜地喊叫着朝着柳飛絮擁來,他們圍着柳飛絮親熱地說笑着,看得出他們是真心喜歡柳飛絮。
這時,從裡面出來了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年紀和比李二寶略小的女子,中年婦女驚喜地說道:“柳娘子,你回來了。
”那個年輕女子說道:“柳姐姐,你回來了。
”
柳飛絮說道:“王嬸好,卿兒好。
”
中年婦女說道:“快進來吧。
”
孩子們簇擁着柳飛絮走了進去。
李二寶等人也跟着走了進去。
這時,裡面出來了一個駝背老人,他說道:“柳娘子回來了。
”
柳飛絮說道:“福伯好,你先帶着孩子們,把馬車上的東西卸下來吧。
”福伯就招呼孩子們搬東西去了。
進了一間屋子,柳飛絮給王嬸和卿兒介紹了李二寶。
王嬸憨厚地笑笑,那個卿兒卻睜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李二寶,驚訝地說道:“你就是李郎君啊,這麼年輕啊?
”卿兒長着一張秀氣的瓜子臉,大大的眼睛,透着靈氣。
李二寶有點好奇,問道:“你知道我,我這麼有名氣嗎?
”
卿兒說道:“你做的詩好美哦,聽說詩仙李白是你的師傅,是真的嗎?
”
李二寶笑道:“原來,不是我有名,是我姐夫李白有名,我沾光了啊。
”
卿兒趕緊搖頭說道:“不是的,人家說你能夠六步成詩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你給我們作一首詩吧。
”
王嬸說道:“卿兒,你先讓柳娘子和郎君坐下喝口水。
”
卿兒“哎呀”一聲,吐了吐舌頭,說道:“我這就去燒水。
”說着,就跑走了。
柳飛絮等人坐下後,王嬸介紹了這裡的情況。
這裡是一家孤兒院,裡面撫養着40多個孤兒,創辦這家孤兒院的是柳飛絮的師傅公孫大娘,這樣的孤兒院在全國一共有三十多家,潼關的孤兒院是由柳飛絮負責照看的。
聽到這裡,李二寶對公孫大娘和柳飛絮肅然起敬,一股親近感油然而生。
他和姐姐李慧娘自小失去父母,對于孤兒的感受刻骨銘心,他們當時多麼需要有人關心啊,可是就沒有遇見柳飛絮這樣的好人。
從這一刻起,他就下決心要幫助柳飛絮撫養這些孩子。
他趁着人家久别重逢唠家常的時候,出來對李彪說道:“你去到城裡,找最有名的郎中,過來給孩子們檢查身體。
”
不久,李彪就帶着一個老郎中和他的徒弟過來了。
看到李二寶想得如此周到,柳飛絮眼中閃過一絲感激,王嬸和福伯連聲感謝,卿兒眼中則閃出一絲驚喜。
接下來的談話中,李二寶了解到了孤兒院的艱難,柳飛絮、王嬸、福伯和卿兒的付出令他深深敬佩。
也許是李二寶也是孤兒的緣故,大家都和他十分親近,談話一點兒也不拘束。
他們正在談話,福伯說道:“王嬸,你們談,我該去做飯了。
”
李二寶說道:“福伯,不要做了,今天我請客,讓孩子們到潼關最大的酒樓吃飯。
”他的話音剛落,卿兒就拍手叫好,說道:“好啊,我一次都沒有去過呢。
”
王嬸擔憂地說道:“這不好吧,孩子們要是吃到了那麼好的東西,以後會不會就不好好吃飯了?
”
李二寶說道:“不會的,要讓孩子們知道,世上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,他們要努力學習,長大成人,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東西。
有了強烈的願望,才有上進的動力。
”接着,他幽幽地說道:“我小的時候,姐姐帶着我沿街乞讨,我多想進酒樓裡面好好吃上一頓啊。
”說着,他的眼角沁出了淚花。
卿兒聽到這裡,直接就哭了起來。
她說道:“我就要去吃,就要到最好的酒肆去吃飯。
”
柳飛絮眼圈也紅了,她微微地點頭同意了。
看到柳飛絮點頭,卿兒興奮地站起來,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淚痕,對着孩子們大聲說道:“孩子們,今天咱們出去吃飯,到城裡最大的酒樓裡面去吃飯。
”
孩子們都蹦跳起來,大聲地歡呼着。
望着欣喜的孩子們,王嬸也不再反對了。
她站起來,就去叮囑孩子們出門的注意事項。
在落在北街的鳳凰樓是潼關城最大的酒樓,到這裡吃飯的人都是潼關城裡的有頭有臉的人物,眼看着就要到飯點了,酒樓的二櫃就催着博士們趕緊準備。
這時,大門口忽然湧進來了一大群孩子,他們很有秩序,沒有吵嚷,排着隊往裡面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