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明末之成王敗寇

第四十一章 縣試(2)

明末之成王敗寇 風中的失落 3553 2024-01-31 01:11

  卯時三科,沒有等到小厮的提醒,盧為标就醒了,小憩一會之後,感覺精神很好。

  盧為标暗暗奇怪,難道那個吳帆徽知道這一點,所以在進入考場之後小憩。

  稍稍整理之後,盧為标來到了考場。

 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吳帆徽的身上。

  吳帆徽此刻精神飽滿,雙眼有神,規規矩矩坐着,一臉平靜的表情。

  小子,你還真的厲害,盧為标禁不住暗暗的嘀咕了一下,當然任何人都是聽不見的。

  辰時,考試正式開始。

  禮房的典吏開始宣讀縣試的規矩,這大約需要一刻鐘的時間,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有關考試時間的,縣試第一場的正考,從辰時開始,到申時結束,午時有半個時辰的時間原地吃東西,不準離開座位,不準離開考場,考生做完之後,進入大堂交卷,凳子不能夠馬上搬走,留在考場,若是考生經過了第一場的正考,沒有得到參加第二場初夏考試的通知,則在翌日下午的申時前來考場,搬走自己的凳子。

  禮房典吏宣讀完規矩,禮房司吏宣布縣試開始。

  考生紛紛拿出紙筆墨硯,這些東西凳子上面是放不下的,有些隻能夠是放在地上。

  盧為标從袖袍裡面拿出了試題,交給了禮房的司吏。

  司吏開始宣讀考題,下面的考生則要記住考題。

  司吏會宣讀三遍的考題,方便考生牢記。

  吳帆徽仔細聽着考題,司吏宣讀第一遍考題的時候,他就完全記住了。

  “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。
王曰:‘賢者亦有此樂乎?
’孟子對曰:‘有。
人不得,則非其上矣。
不得而非其上者,非也;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,亦非也。
樂民之樂者,民亦樂其樂;憂民之憂者,民亦憂其憂。
樂以天下,憂以天下。
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’”

  這份考題出自于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,整段的意思用宋朝範仲淹《嶽陽樓記》中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了,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。

  作為縣試來說,盡管是科舉考試之中最基礎的考試,但考題一般不會太簡單,因為考題是知縣本人出題,也是知縣本人閱卷,考生是不是能夠通過縣試,都是知縣一人說了算。

  與其說縣試考學生,不如說縣試也考知縣大人。

  為了展現自身的能力,知縣一般都會絞盡腦汁出題目的。

  遺憾的是,四書五經隻有那麼多的句子,幾百年科舉考試沿襲下來,不知道出過多少的考題了,可以說那些出題的考官,将整個的四書五經都翻爛了。

  這也導緻一些稀奇古怪的考題出現,考官在截取四書五經經典話語的時候,會将一些毫不相關的經典句子連接在一起,做成考題,讓考生去思索,從這些胡亂拼湊的考題之中,硬生生的說出一番子醜寅卯來。

  其實這也是科舉考試到後來逐漸沒落的根源所在。

 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,解析千變萬化,就用其他的解析來出考題,也是可以的,可惜大明皇家指定了朱熹的《四書集注》,所有科舉考試的觀點都不能夠超越《四書集注》,也就難壞了考官和考生。

  吳帆徽抄錄下來考題之後,沒有馬上動筆,而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
  知縣大人出的考題為何如此簡單,不用想考生就會沿用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這句話,而且還會擴展到君王要實施仁政,以王道統一天下的觀點。

  如此縣試作出來的文章,豈不是千篇一律了。

  扭頭看了看四周的考生,不少人的臉上已經表露出來喜色,開始迅速動筆了。

  吳帆徽的神情變得甯靜,依舊沒有動筆,腦子裡開始了緊張的思索。

  很快,他想到了與知縣大人那次交談,知縣大人詢問了民間疾苦的事宜,而且對米脂縣遭受的災荒很是關心,甚至直接詢問到了如何解決災荒之問題。

  一刻鐘之後,吳帆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。

  縣試考試的自由度相對大一些,雖然也是八股文,但可以政見時務為重點,畢竟一個縣的知縣,腦子裡主要想到的就是如何做好本縣的諸多事宜,眼光不會那麼長遠,故而在縣試的時候,也會根據自身的理解,來評判文章的好壞。

  一句話,縣試的文章,要符合縣裡的實際情況,要能夠有真知灼見,而不是照抄照搬古人的話語,那些話語對于知縣大人署理好本縣的政務毫無意義。

  按照這個思路,吳帆徽繼續開始思索。

  米脂縣連續三年大旱,百姓窮困潦倒,掙紮在死亡線上,大量的流民出現,延安府所轄一些地方,已經出現農民造反,不管是米脂縣知縣大人,還是延安府的知府大人,最為關心的就是這件事情了,如何解決流民的問題,如何救濟百姓,如何鎮壓暴亂,如何讓地方上穩定下來,才是最為主要的事情。

  由此可以理解,知縣大人出這個考題,并非是僅僅要求考生闡述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意思,或者說教條式的說明君王要實施仁政,以王道統一天下的觀點,其真正的意思是要繼續擴展,那就是如何的實施王道,如何的讓百姓過上好日子。

  這個考題,同樣符合時局的發展,崇祯皇帝繼位之後,大刀闊斧,一舉鏟除了魏忠賢及其餘黨,讓朝野為之一振,一種清明的氣象出現了,盡管此時此刻,朝廷裡面清明的氣象已經在逐漸的消失,可下面的府州縣,不可能很快的感受到,他們依舊是為朝局的變化高興和歡呼的。

  半個時辰之後,吳帆徽臉上露出了第二次的笑容。

  他終于開始動筆了。

  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的話語,以及君王要實施仁政,以王道統一天下的話語,隻是占據了開頭,字符很少,這僅僅是破題。

  接下來的承題,就延伸到了米脂縣所遭受的災荒了,以災荒蔓延凸顯仁政之重要。

  起講和入手,吳帆徽将自身的認識灌輸進去,提出仁政需符合各地實際情況,且點名延安府所轄各縣情況不一樣,解決災荒和流民以及農民造反之情況也不一樣。

  起股、中股、後股和束股,則是吳帆徽發揮的重點了,盡管說這裡面的議論,必須以朱熹的《四書集注》觀點為準,不得越雷池一步,但是從《四書集注》裡面找到實施仁政的見解,那是一抓一大把,在每一個觀點的後面,吳帆徽都會附上自身之建議和理解。

  一個時辰之後,一篇八股文終于完成。

  吳帆徽再次的擡頭,發現四周很多人都在低頭奮筆疾書,這讓他有些吃驚。

  這樣的一篇八股文,耗費接近兩個時辰的時間,他都感覺到時間太長了,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寫,這些考生是怎麼了,難道個個都是學霸,要将朱熹的《四書集注》全部都搬過來嗎。

  吳帆徽還是有些困惑的,盡管他腦子裡的東西很多,可畢竟是第一次參加這大明王朝的考試,就算有着天大的自信,也要注意觀察周遭情形的。

  看了看四周的情形,吳帆徽再次低頭,開始仔細閱讀自己寫出來的這篇八股文,再次琢磨了破題、承題、起講、入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後股和束股之間的聯系,細細的推敲,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生硬的地方,或者是用詞不娴熟的地方。

  看了兩遍之後,時間已經到了午時。

  吃飯的時間到了,依舊沒有什麼考生擡頭,大部分還是在奮筆疾書。

  這讓吳帆徽有些抓狂了。

  ******,難道明朝的讀書人個個都是學霸。

  拿出麥餅,吳帆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,開始了細嚼慢咽。

  兩個麥餅下肚,吳帆徽平靜下來了,他打算交卷了,自己已經盡力了,若是在這裡磨洋工,沒有任何的作用,相反還會讓自己變得急躁。

  吳帆徽很快想到了穿越之前的考試,特别是高考,有些考生整場都是忙乎乎的,幾乎都沒有擡頭,一直到鈴聲響起,好像還沒有做完,但最後分數出來之後,這些考生的成績并不是很好。

  考試需要積累,需要天賦,總是奮筆疾書不一定有用。

  吳帆徽隻能夠這樣安慰自己。

  午時二刻,吳帆徽第一個站起身,前往大堂交卷了。

  禮房的典吏等在大堂的門口。

  吳帆徽交卷的時候,看見了典吏吃驚的眼神,可他已經不在乎了,神色平靜,交卷之後轉身離開。

  諸多的考生同樣擡頭看着吳帆徽,好像是看着一個怪物,要知道考試在申時才會結束,還有接近兩個時辰的時間,這個考生如此早就交卷了,難不成是寫不出來什麼了。

  一些考生的眼睛裡面甚至有同情甚至是幸災樂禍的眼神。

  吳帆徽根本沒有關注這些,他的内心已經很平靜了。

  走出縣衙的時候,吳帆徽看了看周圍沒有什麼人,張嘴狠狠的罵了一句難聽的話語,這是什麼考試啊,真的是折磨人。

  走在回家的路上,吳帆徽的心情不是特别的放松,畢竟這樣的考試沒有标準答案,你不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,一切都要看知縣大人的判斷了。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